學習沉香的過程,會經由各種媒介的傳遞和分享,告訴消費者 “沉香是怎麼一回事、沉香投資報酬率高、xx產區沉香最好or很差、沉香真假辨別、不要買xx店家的沉香、xx沉香有混到,blablablablablabla”~~

能聽到很多對沉香的想法是件好事情,但不妨當作參考和學習,因為這是他人的學習經驗和透過內化所擁有的知識,若只是一昧聽從,沒有個人的想法、見解力和判斷力,對沉香的認識會有限。


銷售經驗分享:

Case 1
曾經有位5.60歲的消費者堅持只要越南沉香,印尼的不要,因為他的朋友說印尼沉香不好,只有越南最好。

「為什麼印尼的不好?」

" 朋友說有毒 "

「所以你沒聞過印尼沉香?」

“ 沒有 ”

約莫20分鐘後,點起一爐沉香給他聞,

””越南的就是好聞,甜甜柔柔的 ~”

「這是印尼達拉甘的沉香」。

Case 2
“ 我們這圈玩沉香的,都不喜歡印尼沉香,因為氣味不好聞 。”

「每一批出產的沉香狀況都不一樣,很難訂定而論,雖然惠安系沉香真的比較受歡迎。試試看這片印尼沉香。」(印尼加里曼丹薄片/沉水)

“ 嗯,出乎意料之外,跟我們之前接觸的完全不一樣。〞

經過一層一層的口耳相傳,對沉香認知會有7.8成,但為了避免被多層聲音牽制,而忽略本身的思考能力,喪失更多認識沉香的機會,習沉,需要有獨立的想法和判斷力,才能讓學習更多更廣。

ps: 無意吹捧哪個產區沉香好,單純分享,請保有個人的思考能力和判斷力。

《印尼/全沉/10.05g /可穿洞配戴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