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到這一篇新聞很有感,新聞內容大約是這樣:林女與汪女指控,96年4月,吳男賣給她們紫羅蘭手鐲、紫三彩手鐲與冰綠手鐲,附贈每枚號稱價值1萬元的戒指5枚,並免費提供平安符與看手相、面相、問事服務,2人當場付了13萬元。2個月後,她們將手鐲送交寶石鑑定中心檢測,結果是灌膠與染色的爛手鐲,憤而要求退換,吳男因而交付玉製手鐲5只、戒指6枚,並佯稱更換後的手鐲保證為A貨,可送鑑定,否則全數退費且補償鑑定費,還開立保證書。未料手鐲再送鑑定,確認均非A貨,2女火大上門要求退還全部買賣價金及補償鑑定費用5千元,吳男簽下13萬5千元本票賠償。

新聞出處:自由時報 2016-10-03  http://news.ltn.com.tw/news/society/paper/1038044 / 照片出處:我從山中來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有身價的古董字畫、玉、珠寶鑽石、茶、名牌包包、手錶…等等,都有高達相似90%以上的假貨,並排山倒海而來的充滿整個市場,幾乎要將真貨埋起來不見天日;當然,這也包含了沉香在裏頭。

這幾年來,陸續有客人帶著從他處購買來的沉香or以照片、口述的方式,要求做鑑定,但基於種種因素,對於諸如此類的要求只能一律婉拒。

雖然無法直接說明,但客人手上帶來的沉香只要用看的、用看的,就看的出來是假沉香(連細看、聞香都不需要),10件裡面大約有7.8件是「以假亂真」的沉香,顏色深、大塊、會沉水、燃燒有香氣,但卻是普通木頭 (據說花了2.30萬);另外有1.2件是108顆沉香珠,顏色黑、會沉水、有香氣,但為非沉香材質,經過人工處理所製作而成的珠子。

沉香,是一門很深的領域,即使前進產區2.30年,跟很多同好同行交流沉香,但我們的心得是「沉香學無止盡」,沉香的變化很細微但也很大,每塊、每批、每段時間、每個產區、同個產區出產的沉香都會不一樣,更不要說還有很多未接觸到的產區沉香會是什麼樣的型態。

若有意進入沉香世界者,建議找專業人士帶領入行,有心理準備花錢花時間投資學習。但若只是想要作為一般生活or宗教使用的民眾者,建議尋找有商譽的沉香店家購買或多上沉香課程,這樣購買到的假沉香機率就可降低很多。